他叫周宏,現任十一局廣州地鐵項目部二工區(qū)總工程師,2005年7月畢業(yè)于武漢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一級建造師,經過十幾年歷練,他擁有宏才大略和攀登精神,初到廣州地鐵工地就立下宏志,不畏艱難,勇擔重任,征戰(zhàn)地鐵,發(fā)揮作用,展示作為,實現人生事業(yè)宏大夢想。
該工區(qū)擔負番禺廣場站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位于廣州市番禺區(qū),是廣州地鐵十八號線、二十二號線、三號線、十七號線四條地鐵線路的換乘車站?;右?guī)模龐大,為地下五層車站,是目前廣州地鐵在建項目中規(guī)模最大的車站,基坑開挖平面尺寸為540米×50米、開挖深度為40米,土石方開挖總方量為108萬立方米。主要技術難點有:圍護結構施工難度大,基坑位于中、微風化花崗巖地層,圍護結構采用地連墻+鋼筋混凝土支撐+錨索的支護形式,地連墻成槽施工難度極大;基坑開挖深度大,土石方垂直運輸難度高;主體結構體量大,混凝土總量達到了23萬立方米,結構層高最高的為10米,施工難度高。
面對番禺廣場站施工技術難題,周宏以欲與廣場比大小,決勝車站的雄心壯志,在困難面前不畏縮,勇往直前。項目部在成立之初,身為項目技術管理“總指揮”周宏,深知科學技術是克難闖關的利劍,技術人員是決戰(zhàn)排險的先鋒。他樹立“技術先行,方案為主”的理念,根據施工任務,超前謀劃,超前安排,超前保障,編制和審批完成了《圍護結構施工專項方案》、《基坑土石方開挖專項方案》、《主體結構支架模板專項方案》等10余項Ⅰ、Ⅱ級施工方案,為工程施工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使番禺廣場站在全線率先展開施工,最快形成施工高潮,工程進度一路領先,2019年12月21日基坑提前完成開挖任務,為番禺廣場站主體結構爭取了寶貴時間。廣州地鐵集團公司建設事業(yè)總部給中鐵十一局感謝信中寫道:“自番禺廣場站開工建設以來,貴部堅持高標準建設理念,精心組織,不畏艱難,勇于突破,大膽創(chuàng)新,對全線施工起到了正向積極的激勵作用”。
為破解難題,確保工程施工穩(wěn)步順利推進。周宏帶領技術團隊通過對項目所面臨的技術難題進行分析,先后提煉總結了“城市軌道交通四線換乘車站硬巖開挖及新型支撐體系研究”、“復雜地質與三線換乘一線始發(fā)耦合疊加區(qū)間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BIM技術在復雜車站區(qū)間的應用”等三大科研課題類型共計25項科研課題,在施工過程中結合遇到的新問題積極組織開展科技攻關、技術工藝工裝創(chuàng)新,先后攻克了花崗巖極硬巖地質條件下地連墻成槽、富水地層預應力錨索施工、深基坑土石方垂直運輸、超高主體結構側墻施工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番禺廣場站地連墻成槽深度為44米,其中15米以下巖即進入中、微風化花崗巖,層強度為30~80Mpa,最高強度為120 Mpa,地連墻成槽施工極為困難。周宏刻苦鉆研,善于思考,積極探索,反復試驗。先后采用了雙輪銑直接銑槽、雙輪銑+旋挖鉆引孔、雙輪銑+沖擊鉆引孔、雙輪銑+氣動潛孔錘等多種施工工藝進行對比試驗,最終確定了雙輪銑+氣動潛孔錘為最佳的施工工藝,同時也確定了雙輪銑各種型號的輪轂對不同強度巖層的匹配,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設備的消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針對深基坑支撐結構密集、土石方開挖空間小、大型開挖設備難以施展的難題。周宏根據基坑地質主要為巖層的實際情況將大部分支護結構的形式由鋼筋混凝土支撐調整為錨索的形式,極大的改善了大型開挖設備的操作空間,提高了基坑開挖的工效;創(chuàng)造性的首次將皮帶機運輸系統引入地鐵深基坑土石方運輸施工,利用圍護結構地連墻作為支撐平臺設置皮帶機坡道,使皮帶機平均每小時運輸的方量達到了400 立方米,減少了大量垂直吊運設備的投入,提高了運輸的效率,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縮短了土石方開挖工期約6個月。
針對車站層高較高、一次性澆筑的高度和混凝土方量大的施工技術難題,創(chuàng)新設計和采用了液壓可移動式整體側墻臺車模板,可一次性的澆筑層高為10米的結構側墻,一次性澆筑的長度為18~24米,與結構底板、中板形成流水作業(yè),減少了側墻施工縫的數量、降低了側墻滲漏水的風險。
“作為技術人員不僅要勇于攻堅,及時解決施工難題,還要結合實際,敢于變更,大膽創(chuàng)新,為提高工效,降本增效,多下功夫”,周宏說道。
工程建設以來,周宏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地質,周邊環(huán)境等情況,以宏大膽識,科學方法,對工程施工設計方案、工藝等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優(yōu)化,得到了設計單位、業(yè)主的認可肯定。
番禺廣場站南端352平方米大斷面暗挖隧道原設計長度45米,為了縮短工期、減少投入、降低施工難度,他和項目技術人員通過調整線路平面線性、結合盾構機尺寸優(yōu)化斷面開挖高度等措施,將暗挖長度縮短為30米,盾構區(qū)間增加15米,開挖斷面縮小為314平方米。調整后的設計方案降低了安全風險,節(jié)省了3個月工期,減少了施工投入。
HP暗挖區(qū)間大斷面隧道寬22.8米,高16.8米,斷面面積314.2平方米,地面建筑物眾多,具有下穿河道、下穿花崗巖殘積層、大斷面、埋深淺、隧道拱部為全風化花崗巖等不利因素,安全風險,工期壓力極大。他通過協調多方論證,與設計、勘察、總承包部、監(jiān)理、業(yè)主溝通對接,優(yōu)化方案,將大斷面隧道改為為10米雙聯拱隧道+20米單洞單線暗挖隧道小凈距盾構隧道并行,降低隧道斷面高度,減小了斷面開挖面積,降低了施工風險、工期得到了保障,同時極大的降低了項目施工成本。
番禺廣場站緊臨居民區(qū),建筑物周密,土石方量大,爆破作業(yè)多,為避免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和對居民生活的干擾。周宏主張石方開挖由毫秒微差爆破改為靜態(tài)爆破、暗挖區(qū)間開挖由機械開挖改為靜態(tài)爆破。石方爆破方案經過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多次討論評審,采用了火工品爆破施工方案,項目部施工過程中通過噴霧、減震溝、分段水壓爆破等手段合理控制揚塵、聲音和震動,優(yōu)化了施工作業(yè)環(huán)境,確保了施工安全無事故,無擾民投訴事件。
番禺廣場站支護結構原設計為入底地連墻+5道砼支撐,周宏依據該站地質圍巖、入巖深度、基坑穩(wěn)定性等因素綜合分析,從工期控制、降低土石方開挖施工難度等方面入手,將支護結構變更為吊腳地連墻+2道砼支撐+錨索,不僅節(jié)約施工成本,還縮短兩個月的工期。
周宏具有宏大的情懷,本著干一個項目就要培養(yǎng)一批人才的高度責任感,關心年輕技術干部的成長進步,在技術管理工作中注重對項目年輕技術干部的培養(yǎng),通過業(yè)務知識培訓、導師帶徒現場實操、技術質量例會、重難點項目參觀學習和言傳身教等一系列的培養(yǎng)方式,讓新進入地鐵施工技術管理序列的年輕技術干部迅速適應工作崗位,不斷成長進步,先后為四公司培養(yǎng)輸送了地鐵技術主管、工程技術部長以上技術人才達12人,目前正在該公司各個地鐵工程項目發(fā)揮著自己的才干。
胸有宏志,必成宏愿,繪出宏圖。周宏通過兩年多時間的用心工作,精心管理,率先垂范,技術工作服務周全,保障及時有力,在十一局廣州地鐵項目部和二工區(qū)經理王強及班子成員支持配合,技術團隊同心協力,職工們奮力拼搏,把番禺廣場站描繪成一幅宏偉藍圖,絢麗多彩,成為全線亮點工程,迎檢觀摩必來的地方,先后有省內外40多家企事業(yè)單位、團體前來參觀,均受到高度贊揚。周宏所在的工區(qū)自進場以來,榮獲中國鐵建股份公司“五好”黨支部,廣東省工業(yè)系統“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廣州地鐵集團建設事業(yè)總部2018-2019年度“共建工作先進集體”,“優(yōu)秀團組織”,十一局“示范黨支部”,獲得中鐵建華南建設公司總承包部季度綜合評比“綜合管理先進單位”、“施工進度管理先進單位”、“安全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在十一局廣州地鐵項目部月度、年度綜合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
周宏本人也收獲很多,榮獲中鐵建華南建設公司總承包部和四公司“優(yōu)秀項目總工程師”,他編制的工法“氣動式潛孔錘引孔回填銑槽工法”獲十一局2018年度優(yōu)秀工法,編制的“BIM技術在廣州市軌道交通十八和二十二號線番禺廣場地鐵站的應用”,相繼獲得2018年廣東省第二屆BIM應用大賽一等獎、2019年第八屆全國BIM大賽(施工組)三等獎,以番禺廣場站為依托于2019年完成的“富水地層錨索作業(yè)封水施工技術”被中國鐵建股份公司鑒定為“國內先進水平”、“地連墻氣動式潛孔錘引孔回填銑槽施工技術”被中國鐵建股份公司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2019年番禺廣場站項目參加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地下大空間課題子課題“城市地下空間施工快速裝配支護技術”的研究和試驗工作。
周宏在專心工作
周宏(左2)在現場講解車站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