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青青草原精品老司机|午夜男女羞羞视频|高清无码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亚洲激情国产精品影音

鄭建軍
本站通訊員:鄭建軍
中鐵十二局集團

建黨百年專題: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參觀記

建黨百年專題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參觀記
□鄭建軍

      今年八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周年。這一天,我們?nèi)易鎸O三代專門驅車13公里去了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參觀,做了一次紅色之旅。

開  頭  語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也稱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此設立了紅軍聯(lián)絡處,1937年9月改為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主要工作是: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輸送進步青年去延安,為陜甘寧邊區(qū)和前方轉送戰(zhàn)爭物資。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等多次來此,并指導工作。1946年6月蔣介石發(fā)動全面內(nèi)戰(zhàn)后,同年9月,辦事處撤回延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停好車,經(jīng)過掃碼、測溫,我們進到了紀念館大門的里面。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為東西走向,青磚壘就,大而厚,很凝重。紀念館雖然地方不大,展出多為圖片、實物,但他曾經(jīng)肩負著重要的任務:開展各階層人士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推動救亡運動發(fā)展,領取物資支援抗戰(zhàn),特別是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輸送大批的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被譽為“紅色橋梁”。

歷史背景

      七賢莊始建于1934年冬,1936年春落成,占地13600平方米,由10座“工”字形、土木結構的平房院落由西向東排列組成。借《晉書》中的“竹林七賢”而得名,由當時的文化名人成柏仁題書“七賢莊”鑲嵌于莊首。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就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賢莊,1936­1946年間,中共中央曾在這里先后設立了秘密交通站、紅軍聯(lián)絡處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陜辦事處。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醫(yī)療器械和藥品十分缺乏,周恩來指派在張學良身邊工作的我黨聯(lián)絡代表劉鼎在西安設立秘密交通站。1936年春夏之交,劉鼎來到竣工不久正待出租的七賢莊,因這里距火車站較近,考慮到向延安運輸物資比較方便,于是用200塊銀元租下了七賢莊的一號院,在德國牙醫(yī)博士溫奇·馮海伯牙科診所的掩護下,秘密交通站開始了為延安采買、轉運醫(yī)療器械和通訊器材的工作。與此同時,劉鼎還請地下工作人員涂作潮在一號院地下室安裝了一臺由一臺電子管收音機改裝的電臺,擔負秘密通訊任務,把中共中央的聲音傳播到全國各地。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秘密交通站”改為半公開的“紅軍聯(lián)絡處”。

 

      1937年2月6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從張學良公館遷回七賢莊一號院,正式成立紅軍聯(lián)絡處(又稱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北辦事處)。經(jīng)與顧祝同、楊虎城協(xié)商,門外掛出“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第三十八教導隊通信訓練班”的牌子。由葉劍英主持工作,秘書長先后由李克農(nóng)、李濤擔任。主要任務是發(fā)展東北軍、西北軍、紅軍三位一體的聯(lián)絡團結工作,促進國共兩黨為核心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早日建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抗日戰(zhàn)爭開始。為了爭取國民黨抗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聯(lián)絡處改為“八路軍駐陜辦事處”??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nèi)戰(zhàn),辦事處被迫于1946年9月奉命撤回延安。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保護這處革命舊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紀念館。1988年,紀念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對外開放有七賢莊1號院舊址原狀復原陳列、3號院基本陳列、4號院“偉大的女性——海倫·斯諾生平展”以及8號院“永遠的豐碑——全國八路軍辦事處史實展”與“中國共產(chǎn)黨西安歷史展覽館”。

 

      西安“八辦”建館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林伯渠、朱德、董必武、葉劍英、鄧穎超、李瑞環(huán)、陳慕華、李鐵映、曾慶紅等都親臨紀念館指導工作。
      七賢莊革命舊址雖然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但樓屋依然,已成為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建館60年來,接待國內(nèi)外觀眾千萬人次,成為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
      1984年對一號院主要建筑進行了大規(guī)模翻修,并加固、維修了三、四號院內(nèi)的部分建筑。直到2010年,七賢莊10個院落都已全部收回。
      多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八辦”的建設,對紀念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的作用給予了很高的榮譽。1994年紀念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1995年度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文物系統(tǒng)優(yōu)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國家六部委授予“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1997年初被中宣部命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連續(xù)八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2006年,被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展館由來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駐陜辦事處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八路軍在國民黨管轄區(qū)西安設立的公開辦事機構,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產(chǎn)物。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是全國所有的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中成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辦事機構。“西辦”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維護和推動全民族抗日運動的發(fā)展,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為八路軍領取、采買、轉運物資,組織愛國青年奔赴延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期間,中國共產(chǎn)黨、八路軍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林伯渠、董必武等曾多次留駐辦事處并指導工作。

建筑設計

      舊址包括七賢莊第一、三、四、七號院,建于1936年。一號院是主要辦公地點,南北長82米,東西寬17米,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由南北兩個大小、結構相同的兩進院落組成,建筑為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頂,土坯心表磚墻壁。南、西、北各設一門。
      一號院是一座組合式四合院,門庭內(nèi)左右側是接待室和收發(fā)室,第一道院東西兩側有會客室、工作人員住室、客廳、辦公室和地下室;中院是廚房和庫房;后面兩道院有電臺室、譯電室、機要室和救亡室(娛樂用)。黨中央領導人林伯渠、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先后都在辦事處居住過,如今有的居室已恢復原貌。經(jīng)念館內(nèi)還展出了當年的重要文件、手稿、書刊、照片和實物。
      兩院的主體建筑呈橫“工”字形,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六間,屋內(nèi)地面高出地表80厘米,下設地下室。三、四、七號院隔二、五、六號院依次向東排列,結構與一號院基本相同。二、四號院為辦事處下屬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居室,七號院為招待所。

基本陳列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賢莊。它是1936年至1946年我黨我軍設在國民黨管轄區(qū)西安的辦事機構,在全國所有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中成立最早,堅持斗爭時期最長、影響最大。歷經(jīng)土地革命戰(zhàn)爭末期,整個抗日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初期。它的建立是中國共產(chǎn)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產(chǎn)物。它光榮的歷史被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

 

      一號院原狀復原陳列:是一處面積為1360平方米的工字型四套院土木結構的平房院落,遵照“保存原貌,以存其真”的方針,復原開放了接待室、辦公室、會客廳、秘書室、救亡室、理發(fā)室、機要室、地下室和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同志住室,還復原了白求恩大夫等國際友人的住室,再現(xiàn)了八路軍駐陜辦事處的歷史風貌。
      二號院新設陳列:設有“千秋七賢莊·八路軍駐陜辦事處史實展”,通過1936年5月至1937年2月間的“秘密交通戰(zhàn)”、德國牙醫(yī)博士“馮海伯診所”、1937年8月至1946年9月間的“八路軍駐陜辦事處”以及“統(tǒng)戰(zhàn)先鋒”、“革命橋梁”和“抗日兵站”等板塊,歷史的再現(xiàn)過去。
      三號院輔助陳列:用大量生動、翔實的歷史照片、文獻、圖表和文物,分“團結御侮,共赴國難”、“西辦功績,永載史冊”、“巍巍寶塔,中流砥柱”、“堅守陣地,完成使命”、“當年紅色橋梁,今日傳統(tǒng)課堂”五個部分,系統(tǒng)地對“八辦”的歷史背景、主要工作和歷史地位作了全面介紹。
      四號院專題展覽: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和歷史照片,向人們講述了美國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海倫·斯諾在中國的革命活動。
      八號院歷史展覽:設有“中國共產(chǎn)黨西安歷史展覽館”。從1925年­1949年的“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1978年的“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1978年­2012年的“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和2012年至今的“新時代,新西安,新發(fā)展”等幾個板塊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
      其后,還在辦事處分散設有“紅色影院”、“道德大講堂”和“電教室”、“紅色文創(chuàng)設計展銷基地”和“數(shù)字文化西安”、“紅色旅游書屋”等,因為門連門、門套門,參觀者隨意從這一個院落就可以走向那一個院落,具體的在里面確實難以分得清。

展覽與藏品

      第十八集團軍證章:1937年8月22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1937年9月11日,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葉劍英任總參謀長。該證章是1940年,第十八集團軍佩戴的證章:圓形、蘭底,上有國民黨黨徽圖案及五角星標志。上寫“第十八集團軍”、“廿九年用”、“369”等字樣,直徑3.2厘米。由曾任“西辦”處長的周子健珍藏,六十年代紀念館建館初期捐贈于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宣俠父為張知道題詩:宣俠父(1899­1938),1922年入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1937年2月,奉命開西安開啟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擔任八路軍駐西安少將高級參謀,其出色的工作引起了國民黨的仇恨,于1938年7月31日被暗殺于西安。

      這是宣俠父為張知道的題詩,內(nèi)容“客夢空如許,笑頻年,買劍秦隴,倚蓬吳楚,襤褸人間,天亦小,枯寐唯君可語。”后題“二十六年春已垂垂去矣重游長安屈指十載,往事如夢如煙重逢知道更不禁感慨系之也。俠父于西京圖書館。”長93.8厘米,寬21.1厘米。此條幅一直由張知道保存。1962年張知道病逝,1963年原陜西省副省長蘇資琛從張知道妻子處將條幅帶到北京交宣俠父夫人金玲保存,金玲去世后,一直由女兒宣平珍存。1998年7月31日,在八辦召開的“紀念宣俠父烈士遇難六十周年座談會”上,宣平、張其禮將照片、幅條等三件文物捐贈于紀念館,1998年10月12日,由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評定為一級革命文物。

 

      葉劍英給“西辦”紀念館的題字:葉劍英(1897­1986),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人。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八路軍參謀長,“西安事變”后來到西安,在紅軍聯(lián)絡處(“八辦”前身)主持工作。1937年底到武漢,任中央長江局委員。抗戰(zhàn)勝利后,任北平軍調(diào)處執(zhí)行處部中央代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該題字內(nèi)容“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葉劍英,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長29.4厘米,寬21.5厘米。1979年4月12日,葉劍英來紀念館故地重游,9月應邀為“八辦”題字,“八辦”紀念館珍藏至今,并放大制作成牌匾掛在紀念館門前,現(xiàn)為館藏一級革命文物。

      葉劍英題詩手跡葉劍英題詩手跡長21.9厘米,寬28.7厘米,是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的一級革命文物。西安事變發(fā)生后,葉劍英以紅軍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和周恩來、博古、羅瑞卿、李克農(nóng)等同志先后趕到西安,負責部隊的調(diào)動和布防,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79年4月12日,曾任紅軍聯(lián)絡處秘書長的葉劍英來“八辦”視察,為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題寫?zhàn)^名,并賦詩一首,內(nèi)容為:“西安捉蔣翻危局,內(nèi)戰(zhàn)吟成抗日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工合證章1937年冬天,在美國著名進步作家海倫·斯諾的倡導下,和斯諾、路易·艾黎等人的幫助下,為組織難民生產(chǎn)自救,支援抗戰(zhàn),創(chuàng)建了工業(yè)合作社,簡稱“工合”。這枚證章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后期工業(yè)合作社第7號證章,四周呈齒輪狀,由金屬鏈連接在一長約2厘米的金屬棒上,長3.4厘米,是研究“工合”的歷史見證。1985年,海倫將此物交給安危,安危又將此物捐贈給西安“八辦”舉辦《海倫·斯諾在中國》展覽。1990年,安危同志正式將此物捐贈給紀念館。1998年10月12日,由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評定為一級革命文物。

結  束  語

      我們?nèi)サ哪翘欤檬前艘唤ㄜ娋攀闹苣辍_@天,雖然第二、四、五、七號等院的外門未開,但里面相通。在院門外的廣場地面上有宣俠父生前曾在自己的照片背面寫下一首詩的碑刻,即:“健如奔馬拙如牛,奮斗廿年未得休。顧影不禁心忐忑,居然老氣已橫秋。”說明在抗日戰(zhàn)爭進入白熾化之際,這位才華橫溢的高級參議,沒有死在抗日的戰(zhàn)場上,卻遺憾地倒在了國民黨特務的毒手之下。廣場一偶,還有一尊人物造型的石雕。
      開始,一進大門,就在第一間,則是一間車庫,專門存放當年“八辦”的一輛美國產(chǎn)“雪佛萊”轎車。原來,1939年,這輛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制造的轎車是“八辦”專門從香港采購,主要用來供首長辦公乘坐。由于國民黨內(nèi)部等級森嚴,以大壓小,極不平等,乘坐高級轎車容易通過當局設置的檢查站,因此,“西辦”也用這輛轎車運送過很多的重要物資。

 

      之后,我們又參觀了“追尋革命足跡,領悟初心使命”主題展覽。展覽利用兩個展室,分“奠基西北”、“‘蘑菇’戰(zhàn)術”、“抗大精神”、“延安整風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灣精神”等板塊,反映了主題的精神實質——“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永遠的豐碑·全國八路軍辦事處史實展”主題,用“同仇敵愾,抗日御辱”、“堅強堡壘,紅色橋梁”、“培育愛國之情,激發(fā)報國之志”三個板塊反映了八路軍辦事處在全國各地的不斷發(fā)展壯大,完成歷史使命的過程。
    “歷史照亮未來·館藏黨史文物展”屬于新設的主題,是在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下設立的,從“古城星火”、“馬克思主義在西安的傳播”、“革命洪流”、“團結抗戰(zhàn)”、“走向勝利”等四個展室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意在教育觀眾“以史正衣冠”。



      鏗鏘誓言銘記初心,矢志奮發(fā)砥礪前行。參觀完一號院,院內(nèi)專門設有“入黨誓詞重溫臺”,目的就是要黨員和積極靠近黨組織的先進分子,時刻牢記自己的“入黨誓詞”,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通過回顧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輝歷史,瞻仰先輩事跡,深刻感受了革命前輩堅定的信仰、遠大的理想和大無畏的精神,深切追憶著革命崢嶸歲月和久遠的歷史脈搏。接受黨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重溫“入黨誓詞”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作為新時代的共產(chǎn)黨員,必須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本色,牢記共產(chǎn)黨員的第一身份,肩負起責任擔當,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以沖鋒的新姿態(tài)奔赴強軍興校新征程!

 

      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結束后我們想到:革命先輩滿懷對黨、對人民的熱愛,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新中國的崛起,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革命先輩指導革命的艱苦條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先輩們超人的毅力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歷史,忘卻曾經(jīng)發(fā)生的戰(zhàn)爭,不能忘記革命先輩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我們要將對民族、國家的熱愛轉化為扎扎實實的行動,識大體、顧大局、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為您推薦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網(wǎng)作者:高夢琳/文 呂畫眉/圖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網(wǎng)作者:周玉明
《中國石油和化工》雜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