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新開在眾多親戚中,輪官職,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人生經(jīng)歷跌宕起伏,酸甜苦辣咸俱全,細(xì)細(xì)品味,有很好的勵志作用。周末的一天,我與表哥通過電話進(jìn)行了一次長談,聆聽他講述了一段塵封多年的故事。
表哥是河北保定阜平縣人,童年,在表哥的心靈深處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記。
1962年我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小學(xué)在山梁那邊一個叫高家地溝的村子。父親到10里外的供銷社為我買回一塊石板和兩只鉛筆,母親用一塊舊毛巾給我縫了一個裝書的袋子。
小學(xué)生一年的學(xué)費是1元,書本費是6角。我們?nèi)?口人,只有父親1個勞動力,時常連買油鹽的錢都沒有。我要去讀書了,家里卻拿不出供我上學(xué)的1.6元。為我的學(xué)費全家人愁眉不展,喜憂參半。晚上,奶奶從柜子里找出一個小布包,在煤油燈下小心翼翼地打開,奶奶從里面拿出 3張5角錢的紙幣和兩枚5分錢的鋼镚兒,用紙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好裝進(jìn)我的口袋里,反復(fù)叮囑,到學(xué)校馬上交給老師。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錢。上學(xué)的路上,我的手在口袋里緊緊攥著紙包,生怕丟了,那是爺爺奶奶多年的積蓄啊!
那個年代,國家十分貧窮,老百姓度日如年,為解決溫飽而掙扎。我9歲起就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上學(xué)。秋天,一到星期天我就和幾個伙伴帶上干糧進(jìn)山挖藥材。我們年紀(jì)尚小,拿不動大人用的镢頭,只能用鋤頭挖藥材。一種叫“黃精茶”的藥材,根扎的很深,我們力氣小,勉強(qiáng)挖出多半截,辛苦一天,能收獲一兩斤藥材,晾干只有半斤左右。待晾干的藥材積攢到五六斤,就到供銷社去賣。出售藥材是最高興的事,意味著付出的勞動換來了果實.每次都有兩、三角錢的收入。我們會把整角的錢存起來,幾個鋼镚兒買水果糖。一分錢能買一顆糖。那時,弟妹們都小,我每次去供銷社賣藥材,他們都會期盼能給買來幾顆糖。我沒獨自吃過一顆,如果買到一顆糖,就留給最小的妹妹。她晚上哭鬧時,一顆糖就能讓她安靜下來。有時只有兩顆糖,我就用菜刀把糖切成幾塊分給四個弟妹。
小學(xué)三年級,我開始用筆和紙做題,費用增加了。為了多掙錢,利用秋假和年假,我和伙伴們到山里砍柴,到17里外的供銷社去賣,每次能收入八九角錢,除了支付上學(xué)的費用,還能給家里買些鹽油等日用品。父母夸我長大了,能為家里挑擔(dān)子了。
每次到山上砍柴,雞叫三遍天不亮就出發(fā)。爬上山坡,我們在山上扯開嗓門吼幾聲,空曠的山谷里回蕩著我們稚嫩的聲音。我和伙伴們站在山頂上向遠(yuǎn)處眺望,那一座座黛色的山峰,被白色的云霧繚繞著,好像是西游記里的情景,好看極了。
一捆干柴壓在身上,跋涉五六里,體力消耗很大,汗水流個沒完,天黑了才能到家,筋疲力盡。即便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被一捆柴火壓得渾身直冒汗,衣褲最里面的一層被汗水浸濕了,待汗水消退,身上的衣褲冰涼。
全家人的衣服要靠母親一針一線手工縫制,母親一年四季都在縫補(bǔ)衣服。有的家里很窮,衣服換不了季,夏天穿不上單衣,冬天很冷了還沒棉衣穿。我母親有一手絕佳的針線活,名揚方圓幾個村莊,找她學(xué)手藝的女人不少。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fù)擔(dān),我和伙伴們春秋兩季赤腳走路。村里通往學(xué)校的山路高低不平,石頭遍地,我們都光著腳,開始腳底板被石頭硌的很痛,等到了學(xué)校,兩只腳痛得不能走路了。經(jīng)過長時間的苦練,腳掌上磨出一層厚厚的老繭,走山路再也不痛了。光腳走路,最怕腳指頭不小心撞到石頭的棱角上。曾有兩次腳指頭被撞破,指甲脫落,鮮血直流,疼痛難忍,那種滋味至今記憶猶新。說也奇怪,一旦腳指頭被石頭碰傷,抓一把黃土按在流血的傷口上,慢慢就好了。
我的童年在山窩窩里度過。我和小伙伴最遠(yuǎn)去過14里外的公社。離縣城45公里,一米多寬的路坑坑洼洼,只有馬車和自行車勉強(qiáng)通行。
聽說縣城有樓房和汽車。我沒見過,很好奇,渴望有一天能到縣城親眼看看樓房和汽車是什么樣的。城里的人每天也吃玉米面與野菜拌合的窩窩頭嗎?小孩們也和我們一樣靠賣干柴、賣藥材掙錢上學(xué)嗎?我們有時為這些疑問爭論不休。
山里人雖然很窮,但心眼好的人多。7歲那年,有個阿姨到村里賣桃,我和幾個伙伴望著熟透的水蜜桃,不停地咽口水,個別家境好一點的伙伴買了桃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我跑回家哭鬧了半天,也沒要到一分錢。我只好又返回賣桃子的阿姨那里,眼睛釘子一樣盯著桃子,希望得到阿姨的恩賜。等了一會兒沒動靜,我實在控制不住了,便悄悄從筐里飛快地?fù)炱鹨粋€桃子咬了一口。我的這個舉動被一個小孩看到了,他大聲喊:“有人偷桃了,有人偷桃了!”賣桃的阿姨并沒責(zé)怪我,她看了我一眼,從筐里撿了兩個桃子面帶笑容地說:“孩子,拿去吧,用水洗洗再吃。”父親知道這件事,狠狠揍了我一頓,第二天我的屁股還隱隱作痛。父親告誡我,世上的好東西多了,人窮志不短,窮要窮的有骨氣,你給我記住了,這是最后一次!這件事讓我終身難忘。
農(nóng)村的孩子最快樂的時光是過年。家里再窮,都要將喂養(yǎng)的豬殺掉改善生活。我家每年都要殺一頭毛重一百多斤的豬。父親在水庫工地上做過飯,跟廚師學(xué)了一門烹飪手藝,過年做菜派上用場了。他做的葷素、涼熱菜,味道可口鮮美,我們吃得特別香。
過年時,房內(nèi)的墻壁要用石灰水粉刷一新,窗戶紙要換上新的。不少人家將紅綠紙剪成三角形,將兩快不同顏色的紙對接一起張貼在窗格子上,手巧的女孩們用紅綠紙剪成漂亮的窗花貼在窗戶上,使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更濃。家家戶戶都要做個彩色燈籠,里面點上油燈掛在屋檐下。小孩子們大都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有水果糖和幾掛鞭炮。
鄉(xiāng)村的年比城里過得有滋味。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很早就起床洗漱干凈,張燈結(jié)彩。然后舉行家庭禮儀。父母坐在炕沿邊,我和弟妹們跪在地上,面朝父母連磕三個頭。畢了,又去給爺爺奶奶磕頭。
村里只有幾十戶人家,大都有親戚關(guān)系。爺爺奶奶和父母也要到輩分高的親戚家去磕頭,我們會站在后面一起做規(guī)定動作。表太爺、姨太姑都會抓把糖和南瓜子裝進(jìn)我們小孩的口袋里。給長輩拜完年,就回家吃豐盛的年飯。只有過年才能吃上餃子和豬肉,大燴菜香噴噴的味道老遠(yuǎn)就能嗅到。
小學(xué)讀完,接著讀初中,初中畢業(yè)后在生產(chǎn)隊當(dāng)了兩年糧庫保管員,正值“文革”時期,我遭受了不白之冤,身心留下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傷。還好,“偷糧事件”最終水落石出,幾個月后我參軍了,一生的命運改變了。提干、成家、轉(zhuǎn)業(yè)到省城工作,這看似簡單的一套“組合拳”,是許多同齡人望塵莫及的。
八十年代初,我做了父親,為女兒洗尿布,妻子嫌洗得不干凈,要求把洗干凈的尿布用開水消毒。即便這樣,女兒在三歲前隔三岔五感冒一次。農(nóng)村的孩子會爬了,就把他放到炕上自個兒玩耍,掉到地上摔一下不算個啥,沒那么嬌氣。
女兒從小跟岳父母生活,8歲才跟我們一起生活。有時跟女兒講述我小時候的經(jīng)歷,她一臉茫然。
經(jīng)歷是人生的財富。女兒的生活與我們那一代人相比,有天淵之別,但我的生活與父輩比,要優(yōu)越很多。
人的追求和欲望永無止境。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是幸福生活的一方面,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幸福的重要基礎(chǔ)。
表哥大我6歲,他童年上山砍柴、挖藥材、去十幾里外的公社賣柴、賣藥材的往事我都經(jīng)歷過。只是我沒他那么慘地赤腳走路。不過相對來說,表哥沒餓過肚子,玉米面拌野菜的窩窩頭也基本能吃飽。因為表哥居住的地方種植玉米和小麥,而我們村在氣候寒冷的駝梁山腳下,農(nóng)作物的種類少,除了土豆、大豆、瓜、豆角,別的都不能種,一年的收成只夠大半年吃。
每個人都有童年。60 年代以前的人對童年的記憶更深刻一些,因為成長的歷程都很艱難曲折,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過一些生活的磨難,與貧窮、疾病和命運抗?fàn)?,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
表哥對人生的感悟很深刻,他沿著自己設(shè)計的路堅定地走下去,從一個小兵到一名省紀(jì)委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事業(yè)有成,而且從起飛到降落很平穩(wěn),沒任何閃失。表哥說,做人做事,只要不觸碰紅線,不突破底線,只要有能力和機(jī)遇,夢想就能變成現(xiàn)實。
中鐵十五局集團(tuán)二公司杭甬項目部呂奎元
表哥是河北保定阜平縣人,童年,在表哥的心靈深處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記。
1962年我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小學(xué)在山梁那邊一個叫高家地溝的村子。父親到10里外的供銷社為我買回一塊石板和兩只鉛筆,母親用一塊舊毛巾給我縫了一個裝書的袋子。
小學(xué)生一年的學(xué)費是1元,書本費是6角。我們?nèi)?口人,只有父親1個勞動力,時常連買油鹽的錢都沒有。我要去讀書了,家里卻拿不出供我上學(xué)的1.6元。為我的學(xué)費全家人愁眉不展,喜憂參半。晚上,奶奶從柜子里找出一個小布包,在煤油燈下小心翼翼地打開,奶奶從里面拿出 3張5角錢的紙幣和兩枚5分錢的鋼镚兒,用紙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好裝進(jìn)我的口袋里,反復(fù)叮囑,到學(xué)校馬上交給老師。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錢。上學(xué)的路上,我的手在口袋里緊緊攥著紙包,生怕丟了,那是爺爺奶奶多年的積蓄啊!
那個年代,國家十分貧窮,老百姓度日如年,為解決溫飽而掙扎。我9歲起就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上學(xué)。秋天,一到星期天我就和幾個伙伴帶上干糧進(jìn)山挖藥材。我們年紀(jì)尚小,拿不動大人用的镢頭,只能用鋤頭挖藥材。一種叫“黃精茶”的藥材,根扎的很深,我們力氣小,勉強(qiáng)挖出多半截,辛苦一天,能收獲一兩斤藥材,晾干只有半斤左右。待晾干的藥材積攢到五六斤,就到供銷社去賣。出售藥材是最高興的事,意味著付出的勞動換來了果實.每次都有兩、三角錢的收入。我們會把整角的錢存起來,幾個鋼镚兒買水果糖。一分錢能買一顆糖。那時,弟妹們都小,我每次去供銷社賣藥材,他們都會期盼能給買來幾顆糖。我沒獨自吃過一顆,如果買到一顆糖,就留給最小的妹妹。她晚上哭鬧時,一顆糖就能讓她安靜下來。有時只有兩顆糖,我就用菜刀把糖切成幾塊分給四個弟妹。
小學(xué)三年級,我開始用筆和紙做題,費用增加了。為了多掙錢,利用秋假和年假,我和伙伴們到山里砍柴,到17里外的供銷社去賣,每次能收入八九角錢,除了支付上學(xué)的費用,還能給家里買些鹽油等日用品。父母夸我長大了,能為家里挑擔(dān)子了。
每次到山上砍柴,雞叫三遍天不亮就出發(fā)。爬上山坡,我們在山上扯開嗓門吼幾聲,空曠的山谷里回蕩著我們稚嫩的聲音。我和伙伴們站在山頂上向遠(yuǎn)處眺望,那一座座黛色的山峰,被白色的云霧繚繞著,好像是西游記里的情景,好看極了。
一捆干柴壓在身上,跋涉五六里,體力消耗很大,汗水流個沒完,天黑了才能到家,筋疲力盡。即便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被一捆柴火壓得渾身直冒汗,衣褲最里面的一層被汗水浸濕了,待汗水消退,身上的衣褲冰涼。
全家人的衣服要靠母親一針一線手工縫制,母親一年四季都在縫補(bǔ)衣服。有的家里很窮,衣服換不了季,夏天穿不上單衣,冬天很冷了還沒棉衣穿。我母親有一手絕佳的針線活,名揚方圓幾個村莊,找她學(xué)手藝的女人不少。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fù)擔(dān),我和伙伴們春秋兩季赤腳走路。村里通往學(xué)校的山路高低不平,石頭遍地,我們都光著腳,開始腳底板被石頭硌的很痛,等到了學(xué)校,兩只腳痛得不能走路了。經(jīng)過長時間的苦練,腳掌上磨出一層厚厚的老繭,走山路再也不痛了。光腳走路,最怕腳指頭不小心撞到石頭的棱角上。曾有兩次腳指頭被撞破,指甲脫落,鮮血直流,疼痛難忍,那種滋味至今記憶猶新。說也奇怪,一旦腳指頭被石頭碰傷,抓一把黃土按在流血的傷口上,慢慢就好了。
我的童年在山窩窩里度過。我和小伙伴最遠(yuǎn)去過14里外的公社。離縣城45公里,一米多寬的路坑坑洼洼,只有馬車和自行車勉強(qiáng)通行。
聽說縣城有樓房和汽車。我沒見過,很好奇,渴望有一天能到縣城親眼看看樓房和汽車是什么樣的。城里的人每天也吃玉米面與野菜拌合的窩窩頭嗎?小孩們也和我們一樣靠賣干柴、賣藥材掙錢上學(xué)嗎?我們有時為這些疑問爭論不休。
山里人雖然很窮,但心眼好的人多。7歲那年,有個阿姨到村里賣桃,我和幾個伙伴望著熟透的水蜜桃,不停地咽口水,個別家境好一點的伙伴買了桃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我跑回家哭鬧了半天,也沒要到一分錢。我只好又返回賣桃子的阿姨那里,眼睛釘子一樣盯著桃子,希望得到阿姨的恩賜。等了一會兒沒動靜,我實在控制不住了,便悄悄從筐里飛快地?fù)炱鹨粋€桃子咬了一口。我的這個舉動被一個小孩看到了,他大聲喊:“有人偷桃了,有人偷桃了!”賣桃的阿姨并沒責(zé)怪我,她看了我一眼,從筐里撿了兩個桃子面帶笑容地說:“孩子,拿去吧,用水洗洗再吃。”父親知道這件事,狠狠揍了我一頓,第二天我的屁股還隱隱作痛。父親告誡我,世上的好東西多了,人窮志不短,窮要窮的有骨氣,你給我記住了,這是最后一次!這件事讓我終身難忘。
農(nóng)村的孩子最快樂的時光是過年。家里再窮,都要將喂養(yǎng)的豬殺掉改善生活。我家每年都要殺一頭毛重一百多斤的豬。父親在水庫工地上做過飯,跟廚師學(xué)了一門烹飪手藝,過年做菜派上用場了。他做的葷素、涼熱菜,味道可口鮮美,我們吃得特別香。
過年時,房內(nèi)的墻壁要用石灰水粉刷一新,窗戶紙要換上新的。不少人家將紅綠紙剪成三角形,將兩快不同顏色的紙對接一起張貼在窗格子上,手巧的女孩們用紅綠紙剪成漂亮的窗花貼在窗戶上,使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更濃。家家戶戶都要做個彩色燈籠,里面點上油燈掛在屋檐下。小孩子們大都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有水果糖和幾掛鞭炮。
鄉(xiāng)村的年比城里過得有滋味。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很早就起床洗漱干凈,張燈結(jié)彩。然后舉行家庭禮儀。父母坐在炕沿邊,我和弟妹們跪在地上,面朝父母連磕三個頭。畢了,又去給爺爺奶奶磕頭。
村里只有幾十戶人家,大都有親戚關(guān)系。爺爺奶奶和父母也要到輩分高的親戚家去磕頭,我們會站在后面一起做規(guī)定動作。表太爺、姨太姑都會抓把糖和南瓜子裝進(jìn)我們小孩的口袋里。給長輩拜完年,就回家吃豐盛的年飯。只有過年才能吃上餃子和豬肉,大燴菜香噴噴的味道老遠(yuǎn)就能嗅到。
小學(xué)讀完,接著讀初中,初中畢業(yè)后在生產(chǎn)隊當(dāng)了兩年糧庫保管員,正值“文革”時期,我遭受了不白之冤,身心留下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傷。還好,“偷糧事件”最終水落石出,幾個月后我參軍了,一生的命運改變了。提干、成家、轉(zhuǎn)業(yè)到省城工作,這看似簡單的一套“組合拳”,是許多同齡人望塵莫及的。
八十年代初,我做了父親,為女兒洗尿布,妻子嫌洗得不干凈,要求把洗干凈的尿布用開水消毒。即便這樣,女兒在三歲前隔三岔五感冒一次。農(nóng)村的孩子會爬了,就把他放到炕上自個兒玩耍,掉到地上摔一下不算個啥,沒那么嬌氣。
女兒從小跟岳父母生活,8歲才跟我們一起生活。有時跟女兒講述我小時候的經(jīng)歷,她一臉茫然。
經(jīng)歷是人生的財富。女兒的生活與我們那一代人相比,有天淵之別,但我的生活與父輩比,要優(yōu)越很多。
人的追求和欲望永無止境。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是幸福生活的一方面,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幸福的重要基礎(chǔ)。
表哥大我6歲,他童年上山砍柴、挖藥材、去十幾里外的公社賣柴、賣藥材的往事我都經(jīng)歷過。只是我沒他那么慘地赤腳走路。不過相對來說,表哥沒餓過肚子,玉米面拌野菜的窩窩頭也基本能吃飽。因為表哥居住的地方種植玉米和小麥,而我們村在氣候寒冷的駝梁山腳下,農(nóng)作物的種類少,除了土豆、大豆、瓜、豆角,別的都不能種,一年的收成只夠大半年吃。
每個人都有童年。60 年代以前的人對童年的記憶更深刻一些,因為成長的歷程都很艱難曲折,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過一些生活的磨難,與貧窮、疾病和命運抗?fàn)?,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
表哥對人生的感悟很深刻,他沿著自己設(shè)計的路堅定地走下去,從一個小兵到一名省紀(jì)委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事業(yè)有成,而且從起飛到降落很平穩(wěn),沒任何閃失。表哥說,做人做事,只要不觸碰紅線,不突破底線,只要有能力和機(jī)遇,夢想就能變成現(xiàn)實。
中鐵十五局集團(tuán)二公司杭甬項目部呂奎元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