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5時30分,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調順跨海大橋首片主梁成功架設,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吹響了項目“大干100天”勞動競賽的沖鋒號。
精雕細琢漂洋過海來架設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水泥罐車來回穿梭,建橋工人忙著倒運材料、綁扎鋼筋、攤鋪混凝土……大橋建設現場一刻不停。
據了解,大橋主梁采用扁平流線形全封閉鋼箱組合梁,由A、B、C、D、E、F六種類型合計梁長590米、共 53個梁段組成,按照墩頂塊架設、懸臂拼裝、邊跨合龍、中跨合龍四個順序進行階段施工,預計今年11月完成全部架設。
“組合梁由鋼箱梁與混凝土橋面板組成,類似人的脊椎,是大橋的主要承重結構。”項目負責人、此次吊裝架設總指揮代強波介紹道。
首次架設的組合梁為90號主墩A類型零號梁段,長8米,頂寬33.5米,重達400.1噸,相當于50多輛中型卡車的重量。該組合梁由600噸浮吊將梁段提升吊至90號墩承臺的墩旁托架滑道梁上后,再滑移至設計位置。
據了解,項目部按照中鐵大橋局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建設要求,經多次考察研究,決定鋼箱梁及橋面板在江蘇南通大型預制構件基地按照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的原則,精心管理、科學制作而成。
橋面板在達到存板6個月符合設計要求的齡期后,在廠內與鋼箱梁進行疊合施工,再“漂洋過海”2000多公里,運至調順跨海大橋橋位處進行架設。
塔梁同步 實干巧干保工期
記者在現場看到,主橋目前已經進行主梁架設施工,但主塔還沒封頂。
代強波告訴記者,為減少疫情和項目前期主橋方案變更等因素對工期的影響,項目部舍棄了“先塔后梁”的施工方案,改成了“塔梁同步”施工。
對比原方案,塔梁同步施工工藝復雜,難度大,上下交叉作業(yè)面極多,施工安全風險高,但架梁施工整整提前了三個月。
“項目部在保障安全質量的前提下,自我加壓,通過不斷科學優(yōu)化工序、強化施工組織、加大人力資源投入,發(fā)揮中鐵大橋局建橋國家隊的管理和技術優(yōu)勢全力保工期。”代強波高興地表示,此次首片主梁成功吊裝架設不僅為后續(xù)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也極大鼓舞了士氣。
勞動競賽 助推快速化施工
“雖然疫情對工期有兩個多月的影響,但大橋明年建成通車的目標仍然不變。我們現在就是要通過強管理、抓細節(jié)、促進度、保安全等有力措施,自我加壓,切切實實將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中鐵湛江調順大橋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德春告訴記者。
為快速形成大干氛圍,掀起大干高潮,該項目積極響應湛江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號召,認真落實中國中鐵“抗疫情、保增長、大干100天”勞動競賽精神,以勞動競賽為契機,從調順跨海大橋實際情況出發(fā),倒排工期,掛圖作戰(zhàn),齊心協力,將目標細化至每一天,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強化現場管理,狠抓工序銜接,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激發(fā)全體參建人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全面助推大橋快速化施工,為大橋如期通車、運營提供有力保障。
調順跨海大橋位于湛江市北部,是廣東省重點工程,湛江市首個PPP項目。大橋路線全長9.36公里,起于遂溪縣文車村以南對接G325國道,向東在坡頭區(qū)山塘村與海東大道相交,全線橋梁總長5009米,特大橋4809米/1座;中橋165米/2座;天橋100米/1座;涵洞13座;其中,主橋為(147.5+296+147.5)米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塔高136.9m。
文圖:周文韜 李靜波 李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