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我們并非要與自然爭辯,
而是要讀懂它深藏的語法。
在江河的奔流里,看見被束縛的光明,
在荒蕪的平野上,聽見未來的喧嘩。
于是,我們的第一項儀式,是向下。
將鋼鐵的骨骼,植入大地的胸膛,
用混凝土的漿液,灌注地質(zhì)的裂縫。
這深扎的根,不是征服的宣言,
是對星球引力,一場沉默的臣服與借用。
水利者,是聆聽水聲的詩人。
他馴服洪峰,不是折斷它的野性,
是為它規(guī)劃一條更為壯麗的路徑。
讓它在渦輪的葉片上,寫下光的樂章,
在干涸的河床上,重新喚醒綠意的姓名。
建筑者,是勾勒天際的畫家。
他讓鋼梁與玻璃,生長成新的山脈,
用線條與空間,收容人類的夢想與體溫。
每一扇窗,都是一首凝練的十四行詩,
朝向陽光、季風(fēng)與遠方的星辰。
當(dāng)大壩截流,將激流變?yōu)槊麋R,
當(dāng)橋梁合龍,在深淵之上握緊雙手。
那不僅是力的凱旋,更是美的誕生——
一種嚴謹?shù)?、磅礴的,服?wù)于生命的美。
最終,我們留下的,
不是冰冷的紀念碑。
而是一個允許春天常駐的框架,
一種被重新定義的風(fēng)與水。
當(dāng)燈火在壩體之夜如期盛開,
當(dāng)豐收在渠道盡頭泛起金浪。
我們便退回到歷史安靜的注腳里,
如同那些沉入基巖的,無名的樁。
為您推薦
來源:鐵路工程建設(shè)網(wǎng)作者:杜曉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