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滎陽G234項目部
本網(wǎng)河南滎陽5月5日訊(通訊員 劉曉)5月4日,為慶祝“五四”運動100周年,繼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充分展示項目青年員工整體精神風貌,不斷提升廣大青年思想凝聚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滎陽G234項目與鄭州310項目團員、青年共計20余人到河南省林州市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旗渠參觀學習。
滎陽G234項目部與鄭州310項目部團員青年在紅旗渠紀念館前合影 通過實地感受的方式,激勵青年團員繼續(xù)發(fā)揚“不怕吃苦、敢于擔當、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為項目培養(yǎng)青年力量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內(nèi),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交匯處,景區(qū)由紀念館和青年洞組成。上世紀60年代,在時任林州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lǐng)下,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逢山鑿路、遇水架橋,憑借一鍬、一鏟、一雙勤勞的雙手,削平山頭1250座,架設(shè)渡槽152座,開鑿隧洞211個,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1515.82萬立方米,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筑起一座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徹底改變了林州人遭受十年九旱,百姓吃不上水的艱難困境,它像一條藍色的飄帶纏繞在“北雄風光最勝處”的太行山上,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巔。
團員青年參觀紅旗渠路線規(guī)劃模型 參觀過程中,大家認真聆聽解說人員的講解,深入了解了紅旗渠歷史、工程修建過程以及當年林州人民面對困難,齊心協(xié)力、劈開太行、修渠引水的感人故事,現(xiàn)場觀看了《紅旗渠》、《巍峨山碑》紀錄片、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以及當年由青年“勇士團”組織修建的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設(shè)身處地感受當年林縣人民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光輝歷程,為青年人樹起一道閃亮的革命豐碑。
兩個項目部的團員青年在青年洞合影
通過參觀紅旗渠,團員青年們的身心受到洗禮,深刻理解了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一名團員在參觀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職、勇于擔當、勤學苦練、團結(jié)奮進,傳承和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珍惜當下、把握時光,一心向黨、展示共青團員青春風采。
開展“弘揚紅旗渠精神、做合格共青團員”慶“五四”主題活動
本網(wǎng)河南滎陽5月5日訊(通訊員 劉曉)5月4日,為慶祝“五四”運動100周年,繼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充分展示項目青年員工整體精神風貌,不斷提升廣大青年思想凝聚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滎陽G234項目與鄭州310項目團員、青年共計20余人到河南省林州市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旗渠參觀學習。

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內(nèi),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交匯處,景區(qū)由紀念館和青年洞組成。上世紀60年代,在時任林州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lǐng)下,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逢山鑿路、遇水架橋,憑借一鍬、一鏟、一雙勤勞的雙手,削平山頭1250座,架設(shè)渡槽152座,開鑿隧洞211個,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1515.82萬立方米,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筑起一座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徹底改變了林州人遭受十年九旱,百姓吃不上水的艱難困境,它像一條藍色的飄帶纏繞在“北雄風光最勝處”的太行山上,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巔。


為您推薦